|
|读经疑问| 怀孕的和奶孩子的有祸了?(读经疑问)
|
守望
1 个回复 / 53214 个查看
2017-02-25 15:21
来自一个群里。作者不知。【了解读经的七个误区】 1、先入为主,断章取义法 先入为主和断章取义解经法可说是双生兄弟,时常出现在一起,令人无可分别。这种解经法把圣经看成是一连串不相关的经节所组成,每一句子与其上下文可以互相独立。有时抽取一节独立解释,有时特选一段按自己定下的观点勉强的解释。最令人可惜的是,许多时候传道人也常犯此毛病。 2、灵意解经法 相信圣经含有许多神秘的语言,或有许多“符号”,认为这些神秘的符号必有神秘意义,也就是说圣经中一些神秘的事物或人物有更深一层的含意。灵意解经也可算是一种先入为主,断章取义法。 3、唯理主义法 唯理主义把人的理性当着最高的准则,因此把一切经文“尽量合理”化。过份强调理性有其原因。无法接受圣经中诸如神迹的事实就是一个原因。 4、虚构故事法 当唯理主义者无法解释圣经中的现象时,他们常把经文看成是虚构故事。例如,无法证明为何一个死了的身体会复活,而解释说耶稣基督的复活是一个门徒提出来的虚构故事,这故事是有效力的,因为它能使信徒的信心再次“复活”起来,也认为这样的解释作用已经够了。 5、历史主义法 历史主义是以纯历史学来看经文。把研经当作纯粹研究圣经人物的史学资料,忽略了圣经作者记载这些历史人物真正的目的不在历史,而是在属灵的意义和教导。例如,把马太福音28:19耶稣所说:奉父、子、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,这经节当着是后来的人为当时后期教会的洗礼形式而加上去的,在耶稣时代并没有这样的洗礼形式。 6、纯文学主义法 纯文学主义是以一种纯文学的欣赏角度去看圣经为一伟大文学作品。他们忽略圣经不只是一个伟大的文学作品,也含有伟大的宗教目的。文学作品的伟大,与其目的是分不开的。纯文学的人把圣经看作许多美丽词藻及浮世绘的集成罢了。 7、超预表主义法 圣经中有许多预表是肯定的,解经者必须按着每个预表给与正确的解释。但是,我们发现一些人对某些预表过份“热心”, 在解释中超出其“正确”的解释。 一般上是犯了以下两个的错误。
我举一个例子:马太福音【太廿四19】 “当那些日子,怀孕的和奶孩子的有祸了。” 黄迦勒牧师:
﹝文意批注﹞“怀孕的和奶孩子的有祸了,” 因为她们行动不便,来不及逃走。
﹝灵意批注﹞‘怀孕的’象征私欲怀胎的人;‘ 奶孩子的’象征有肉体的牵挂的人。
﹝灵意批注﹞‘冬天’象征属灵光景不正常,枯干死沉; ‘安息日’象征死守字句规条。在这种情形下的信徒, 不仅无力逃走,甚至根本就不懂得要逃。 【复活节:这里的解经就过份灵意化了!不要效法。】
【太廿四20】“你们应当祈求,叫你们逃走的时候,不遇见冬天,或是安息日;”
﹝文意批注﹞“不遇见冬天,或是安息日,” ‘冬天’系雨雪季节,若不是积雪阻道,便是泥泞难行。 ‘安息日’不准许人出外走远路,行动受限制,妨碍逃亡。 本节的安息日,更证明4~31节这段话是对犹太人说的。
【太廿四22】“若不减少那日子,凡有血气的, 总没有一个得救的;只是为选民,那日子必减少了。” ﹝文意批注﹞‘选民’指犹太人,他们是神所拣选的百姓。本节是预言大灾难的时期,因为若不减少那些日子,就没有一个人能活得了的缘故, 故神限定灾期总共三年半,即四十二个月, 或一千二百六十天(参但九27;启十三 5;十二6)。﹝话中之光﹞神在严厉之中,仍旧满有恩慈(参罗十一22)。
早期基督徒的典籍暗示, 耶路撒冷的基督徒逃到北边山脚的庇拉; 虽然耶路撒冷四围都是犹太山地,但是往北到庇拉的路却要经过约但河谷。山区和往庇拉的路都可以提供地方避难, 但是逃往庇拉却显示,二十四章16节所说的山上, 并不是事后才编造的话。 二十四19 怀孕或奶孩子的时候,旅行极为不便。饥荒也会让怀孕与乳养格外困难。而根据 * 约瑟夫(Josephus)的报导,耶路撒冷遭围困,局势非常艰难,甚至有些妇人把自己的孩子吃掉(如:利二十六29;申二十八57;王下六29)。 二十四20 冬天会让旅行极其不便,甚至大多数军队都无法前进。在冬季时,平常干涸的河底(wadis,干河床)会充满了水,很难渡过。曾有一些人设法在冬天时逃离耶路撒冷,但被这些满了水的河床耽误,而遭到屠杀。
犹太律法禁止在安息日骑马、驴,和其他的交通工具;甚至走路的距离也有规定。因此当安息日的时候,交通工具很难获得,通行也困难,耶路撒冷的居民若想不让那些爱国的 奋锐人(Zealots)发现,偷偷逃走,就更困难。如果为了拯救性命,是可以不守安息日的规定,可是若别人不认为情况如此危急,便不会合作。
我们查看【犹太的历史家约瑟夫所记载的史实】, 就可以看出耶稣对将来的灾难说得多么准确。 约瑟夫述及那段围困与饥荒的日子:‘ 饥荒越来越蔓延扩展,吞灭了整个房子, 整个家庭的人口,楼上的房间充满了饥饿垂死的妇女和孩童。 城里的小巷堆满了老年人的尸体, 孩童与青年人如同影子一般地在街市上游荡, 大家都因饥饿而浮肿,人们随时都可能倒地死亡。 至于他们的埋葬,生病的人不能做,健康的人因大批埋不尽的尸体,以及不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亦将死亡而不去做。 因为有许多人在埋葬别人的时候死去;还有许多人, 在他们最后的时刻尚未来到以先,自己走到他们的棺材里去。 没有人再为这些灾难悲叹,悲恸的哀号都听不见, 因为饥荒的惊惶淹没了一切人性的爱顾。那些将要去死的人,只是以干涩的眼张开的嘴,凝望在他们之前安息的人。 一种深深的沉默和一种死亡之夜,紧紧地抓住了这个城……他们每一个人死的时候,眼睛都凝视圣殿。(约瑟夫《犹太战争》五卷十二章三节)
约瑟夫述及一则可怕的故事,有一位妇人, 在那个时候真正宰杀烹煮并吃了她正在哺乳中的孩子 (六卷三章四节)。 他告诉我们, 甚至罗马人攻陷了这座城以后,本来准备进城掠夺, 却因为看到这幅可怕的景象而惊惧得垂手不知所指。‘ 当罗马人到屋子里来掠夺战利品的时候, 他们发现全家都死人,楼上充满了尸体…… 他们站在那里吓得呆住了,什么东西也没有碰,就走开了。’(六卷八章五节)。 约瑟夫亲身经历这恐怖的围困,并且告诉我们, 被掳为奴的有九万七千人,死亡的有一百一十万人。 据犹太历史记载,主后七十年的事件中, 犹太人约有一百万被杀,大部份被钉十字架, 又约有二百万被卖为奴,备尝苦难, 甚至因而致死。但这种情形若与末期的大灾难作比较, 仍难望其项背。 这都是耶稣豫先看见,豫先警告的。我们决不要忘记, 不仅是个人,国家也都需要基督的智慧。 国家的领袖若不是受基督的引导, 就难免不把人带往属灵的和属肉体的灾难中。 耶稣并不是不切实际的梦想家,祂定下的原则, 凡遵从的国家必将兴盛,疏忽的将要招致灾难。 《解经书综合》: 「逃到山上」:据早期教会的传说,耶城未亡之先,门徒逃到位於约但河东、座落山麓的彼拉城。 19-22 灾难的巨大。怀孕、奶孩子、冬天(雨季)、 安息日(行动受制之日),都会妨碍逃亡。 逃到山上”指当神惩罚圣城的日子, 躲进城内是最不安全的地方。那时,由于随时都要逃命, 所以行动不便的孕妇,以及拖男带女的妇女, 情况就更加可怜。此外,若遇经常下雨的冬天, 或行动受制的安息日,逃跑也是困难重重的。
这是对那些不方便逃走的人表同情的话。当马太写福音书的时候,犹太基督徒仍然遵守安息日的规矩。在安息日逃走有许多不方便之处,因为触犯了安息日的规矩。也祈求灾难不要在安息日发生,因为他们受律法约束,不能逃走很远(出一六29)。安息日所规定的行程不足以让他们逃离危险。
二四17~19 那时必须急忙逃走。如果有人坐在房上的,不要去拿家里的财物。花时间去取财物可能是生和死的分别。如果有人在田裹工作,不要回去取衣裳,让衣服遗下算了。怀孕的妇人和奶孩子的母亲最是不利──她们很难赶快逃走。
二四20 信徒当祈求,希望灾难不会在冬天发生,否则逃走便有困难;也祈求灾难不要在安息日发生,因为他们受律法约束,不能逃走很远(出一六29)。安息日所规定的行程不足以让他们逃离危险。
24:16-22 这几节是主基督再来前地上灾难的生动描写。在这空前大难前只有盲目逃奔,一点也迟延不得。怀孕的和喂婴孩的母亲行动不便; 而冬天河道干涸或冰封,大路积雪,泥泞难行。 犹太人安息日不可走路超过一个短程(约为一公里半) 的规矩,令安息日逃走成为不可能。 在这种大灾难前,要是依神所定的日子来执行, 全世界不会有一人存活;但为了拯救世上忠信靠主的人, 这日子的数目会减少。
“在房上的”──“犹太人房子有平屋顶, 房子内外都有梯子可以上去。“不要下来拿家里的东西” ,是指不要从内梯下来进屋取东西,要由外梯逃走。
十八节:“在田里的,也不要回去取衣裳。”
“在田里的”,在田中工作的要赶快逃。不可回去取衣裳,意思是说不要重视物质的东西,因为灾难如飞而来,稍一迟即要遇害。
十九节:“当那些日子,怀孕的和奶孩子的有祸了。”
“怀孕的和奶孩子的”,她们不方便逃,逃不快,所以有祸了。
二十节:“你们应当祈求,叫你们逃走的时候,不遇见冬天,或是安息日。”
“不遇见冬天”,因为冬天时逃不快,又不能露宿; 山上气候较平地寒,且无粮无水。安息日, 这又一次证明四至三十一节是对犹太人说的, 按摩西的律法,安息日所走的路程不能超过4854尺(徒一12)。 |
|
|
谢谢!解释了为什么主这样说,难解的经文!
|
欢迎浏览更多造就性话题...
|